把“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

2023-06-13 16:07:2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晶晶


(资料图)

眼下,大规模跨区小麦机收正由南向北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截至6月11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39亿亩,收获进度过七成半。日机收面积1442万亩。

夏粮产量超过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小麦又是夏粮的主体,小麦稳产对于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夏收工作进展如何?如何把“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今年种有20亩小麦,昨夜凌晨,用联合收割机两个多小时全部收完,大概有23000多斤。”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房寨镇村民王章利在6月12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春争日,夏争时。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玉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馆陶县小麦种植面积32万亩,夏收突出了“足、精、细、快”四个字,即夏收工作准备足,措施精,服务细,收获进度快,这为颗粒归仓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玉青介绍说,为抓住时机及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当地成立了“三夏”生产工作指挥部,制定了“三夏”生产工作方案,在机具检修调度、物资运输车辆畅通、农用油储备、气象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有力举措,并组织了大批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技术服务,动员人、机一起上,做到收、打、晒同步进行,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了小麦丰产丰收。

小麦夏收历来被称为“龙口夺粮”,这里的“龙口”指的是降雨,正是“麦收有三怕,雨淋、冰雹、大风刮”的“头一怕”。对于“龙口夺粮”,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集团”)副总经理叶存栋感受颇深。

“今年的夏收工作可概括为‘紧’‘聚’两个关键字。”叶存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是“紧”,时间紧、任务重。自5月下旬以来,中部主要的小麦产区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降雨的影响,这对夏收作业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各地为了抢抓时间,调动一切资源,昼夜不停地开展作业。中农集团在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出动400台农机具,组织机手和保障团队500余人,累计开展收获作业近150万亩,帮助多个区域农户开展抢收作业。二是“聚”,人心聚、无难题。今年,干群齐心抢夏收,“我们集团组织的夏收专班坚持人歇机不歇,各级地方政府对我们的夏收作业非常支持和配合,也提供了很多便利,这为我们快速高效地开展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

高玉青表示,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确保农民小麦收割后及时销售,馆陶县粮食企业腾并仓容,确保仓容到位、器材到位。“全县共腾并仓容5.6万吨,检定计量衡器具5台、输送设备26台,清理设备12台,为售粮农民提供一切便利服务。”

“集中收获后的粮食如何及时入库,使之真正变为商品,烘干设施装备的建设就成了关键环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烘干设备对节粮减损意义重大。应加强对烘干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特别是针对不同粮食品种,要开发具有兼容性的烘干设备,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还要让生产主体愿意用、用得起。这就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奖励,如加大对粮食烘干机具购置的专项补贴力度,与政府的其他惠农补贴政策形成合力等。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粮食颗粒归仓,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农机科学调度。一方面,组织协调好本地农机调配,精准对接种粮主体。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提前检修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农机具,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提升农机手的安全驾驶、机收减损等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联系好跨区作业农机,补充本地农机力量。加强部门协作,为农机手办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对联合收割机等重要农机具开设绿色通道,优先查验和放行。

二是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作用。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金、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紧盯“割、晒、保、收”等关键环节,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秸秆综合利用等社会化服务,做好绿色防控、烘干储藏、收购销售等一系列夏收、夏种和夏管服务,确保稳产丰收。

三是落实落细救灾减损举措。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必须高度重视“龙口夺粮”“虫口夺粮”。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做好分区治理和分类施策,制定相应预案,强化指导服务,落实落细防灾减灾救灾措施。

关键词: